过去的徐州农民过年,提前一个月全家就开始忙,蒸馒头、进城领供应票、排队买年货……而今,忙着准备年货的人家却不多了。农民们说,现在超市开到家门口,农贸市场大年初一都有卖货的,再说现在日子好了,许多东西平时家中就有
又到春节,家家户户喜气洋洋,除了走亲访友拜年,人们又为这个新世纪的“第一节日”准备了各种庆祝方式。城里人忙着到饭店宾馆定年夜饭,计划着到各地去旅游,那么农民又将如何过年呢?近日,记者到徐州进行了采访。
俗话说“穷汉赶上闰腊月,外面天寒心更寒。”过年对没钱的农民来说,真是一个大“难关”,“内忧外患”,怎一个“愁”字了得。然而“年关”的概念对富裕起来的徐州农民来说,已成过去。
在铜山县铜山镇的文沃村,一栋接一栋的楼房里,当地农民正忙着炸丸子、蒸馒头,小孩子边吃着零食边放鞭炮,妇女挽着袖子又洗又涮。记者走进一家农户,66岁的户主翟学勤热情地招呼记者“随便坐坐”,对于过年,他说“只是图个热闹”,他最高兴的是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吃个饭、“啦啦呱”。他说儿子、女儿、媳妇、女婿都在外面打工,平时难得聚在一块儿,只有过年一大家子才能聚到一起。“家里什么都不缺,就等着他们回来了。”翟学勤告诉记者,以前家里穷,一到过年就不敢随便走,既怕别人来,也怕别人请,别人来了没有酒菜招待,到别人那儿吃了又还不起“债”,整个春节都是担惊受怕,一年到头最怕的就是这个“关”。“现在可是不同了,村里每年都给55岁以上的老人发1000元津贴,逢年过节还发东西。我自己在村里揽了个扫地的活,每个月200元,加上出租空房的钱,每年有2000多元的净收入。儿子、女儿还不时来‘孝敬’,日子过得不错,年关早就不难过了。”
记得小时候过年,提前一个月全家就要开始采购年货,从腊月初一就开始蒸馒头,进城领供应票,排队买年货,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。如今生活好了,物质丰富了,农民是不是还要提前备年货呢?我们走进了徐州九里区的李窝村,这是个大村子,有1000多户人家。我们沿着村里的小路挨家挨户察看,忙着采购、准备年货的人家还真不多。
住在村口的周大爷说,现在和过去不同了,超市开到了家门口,农贸市场大年初一都有卖货的,什么时候想买都可以,用不着再备年货了,再说现在日子好了,平时和过年一样,有钱不置半年闲,谁还会花钱去买年货呢?
从周大爷家出来,我们来到了农户刘家贵家,只见房子的外面搭了两个猪圈,里面养着十几头猪。在房子里则摆着一张床、一张桌子和几只凳子,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在看电视。两个女人一边聊天一边在杀鸡,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玩游戏机,桌上放着几瓶酒、猪肉和几条鱼,地上还有一些蔬菜,看样子好象是备的年货,谁知一问才知道是“在做自家的晚饭”。那位名叫刘家贵的年轻人告诉记者,他们的新楼房就在前面,这个屋子是原来的老房子,之所以没拆掉,主要是为了方便,“门前养着猪,对面养着鸡和鸭,有好几百只呢,平时得看着点。”说到过年,正在杀鸡的刘家贵的嫂子说,以前家里穷,一年吃不上几斤肉,就等着春节大吃一顿,现在只要想吃,天天都可以吃,她指了指对面的小棚屋笑着说,“看,那里现在还有100多只鸡,什么时候想吃就去抓一个来吃,现在天天像过年。”
在传统的观念里,过年是一家人团聚,走亲访友的日子,即使是再忙的人,在过年的时候也会扔掉手头的工作赶回家。尤其在农村,还没到春节,一大家子早已济济一堂,“团聚比什么都重要”。然而在铜山县的火花乡,农民赚钱的欲望却比过节高。
今年32岁的王军以前一直守着3亩薄地过日子,吃不好穿不好。1997年他到徐州开出租车,用了不到3年时间,楼房盖起来了,冰箱、彩电、洗衣机买回来了,为了联系方便,他还装了电话、配了BP机、手机,今年春节他准备跟往年一样,“多拉点客人多赚点钱,过完了节再休息几天”。他说他特别喜欢节日,因为节日的时候生意比平时好,挣钱比平时多,当然节日的时候也最累,但值得,“我已经好几年没过春节了,虽然少了点‘节气’,但赚钱要紧嘛。”
临近春节,徐州市九里区的李窝村也似乎没有过节的气氛,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,发现这里的很多人家都建了新楼房,但门都关着,也看不到人来人往的情景,只有几个小孩到处窜来窜去放鞭炮玩,一群老人坐在村口的大围墙下晒太阳。记者敲开了村头一户农家的门,女主人彭来英正在准备晚饭,两个孩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,沙发旁的茶几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。彭来英的丈夫在城里做买卖还没有回来,厨房里煤气灶上在烧水,煤炉上则炖着狗肉,地上放着白菜、蒜苔、平菇、辣椒和一些排骨,旁边的一个大箩筐里盛满了鸡蛋,墙角堆着6袋面粉,在厨房隔壁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仓库里,麦子、稻子堆了有半屋子。彭来英不善言辞,说起过年只是笑:“跟平时差不多吧,你看屋里的东西都是平时买的。”她让记者随便看,说村里每家都差不多,男人一般都在外面挣钱,女人种田做家务,逢到节假日生意好,还要给丈夫做个帮手,大家都很忙,所以不大串门拉家常,这几天要过节,难得的几天好生意,她丈夫几乎天天早出晚归,“挣钱比过节重要”。